现在的西红柿为什么越来越不好吃了?
小时候的西红柿,红中带着青,吃起来沙沙软软、酸酸甜甜的,咬一口,汁水外溢,是很多人记忆中夏天美味的解渴水果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现在寻遍菜市场都找不到记忆中西红柿的味道了。现在的西红柿又大又圆,特别好看,但吃起来皮特别厚,硬硬的,有的切开甚至连芯儿都是硬的,也没什么汁水,更别提口感和味道了。
为什么会这样?
一、为了贮存、运输,牺牲了口感
西红柿的品种可分为硬果型和软果型,现在市面上卖的,90%都是硬果型西红柿,汉堡和沙拉里用的西红柿,大多也是硬果型。而软果型西红柿,个头要略小一点,果软多汁,就是人们记忆中“小时候的味道”。
上世纪90年代以后,随着城市的扩张,大城市近郊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来保障城市蔬菜的供应了,蔬菜越来越倚重外地贩运。运输和销售等中间环节对西红柿品种的选择就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。软果型西红柿因为软,容易腐烂且碰撞容易破;硬果型西红柿,水分含量少,比较瓷实,适合远距离运输,所以渐渐硬果型西红柿占领市场。
二、未成熟摘下
西红柿味道不仅与品种有关,还与土壤、日照、降雨、采摘等多方面因素有关,现在需要长途运输的西红柿,大多时候都要在西红柿还是青涩时采摘,这样的成熟过程就会影响淀粉向糖的转化,味道就会受很大影响。
另外,化肥的使用也会影响西红柿的口感。氮肥使用过多,虽然看起来外表光鲜,但实际吃起来没味道或口感比较差。
三、冷藏储存,口感差
美国一项研究表明,随着冷藏时间延长,西红柿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明显降低,但糖类和酸类物质并没有明显改变。也就是说,进过冰箱之后,西红柿的酸甜依旧,但却少了几分“番茄味儿”。
我们不放冰箱是不是就会变得美味了?不是!西红柿从采摘到销售,每一步的运输和贮存都广泛使用了低温冷藏,西红柿的滋味恐怕早已流失。
是否还能吃到儿时味道?
科学家已经搞清楚了是哪些基因在控制香味、甜味,而且商家在选育过程中,除了好看好运输,也开始注重好吃。
比如,一种控制番茄风味的基因TomLoxC,这种基因在商业选育的西红柿中几乎消失了。但科学家们通过将商业品种“农民自家种的”番茄以及野生醋栗番茄杂交,又把这一基因重新引入到了商业番茄中,增加它们的风味。
另外,也有专门选育好吃的西红柿新品种,不过目前这些品种产量不如普通番茄那么大、在运输储存上可能也有一些劣势,所以价格会比普通番茄高出不少。
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西红柿最后会回到“小时候的味道”!